屋子里有些清冷,魏珠站在门口,犹豫了半晌,想着到底要不要多嘴加两个炭盆,但是这边供给,都是有定例在。
皇上又是不服老的,不会应允添炭盆。
可是,今儿天发阴,冷得邪乎,要是皇上身子着凉了,到时候受罪的也是他们这些做奴才的。
魏珠眼观鼻、鼻观心,费了不少精神,相出个法子子,忙唤了两个小太监,低声吩咐了几句。
屋子里,康熙身上披着个氅衣,坐在炕上。几位大学士,也都是有年纪的人,赐坐了小凳子,听康熙说起科道官选授转升之事。
科道官,多是由六部司官选授,而后内升为转。科道品级虽不高,但是清贵,升迁快,有的入科道一年,就内升外转。
更有甚至,这内升有直接升为京堂的。
若是人才卓越,超擢也便罢了;要是人才平平,就越次超用,也是不妥当。
康熙下令诸位大学士,往后科道官内升外转,要查科道前的品级。若是郎中补授科道的,两年后准其开列升转;员外郎补授的三年,主事补授的四年。
几位大学士听得稀里糊涂,心里已经在嘀咕,为何皇上今儿大张旗鼓地说这个。
科道是什么?是天子侍臣,皇上监控天下百官的利器。
这“超擢”不“超擢”的,还不是皇上一个人说了算。不管是放到地方为布政使与按察使,还是内升为京堂,都是皇上的恩典。
如今,皇帝巴巴地说起这个,所谓何来?
难道这升转限制,真能干涉皇上的恩旨不成?
能够做到大学士位置的,无不是为宦半辈子,历经沉浮的,虽心中疑惑着,面上也都是一副“皇上圣明”的样子。
只有大学士萧永藻,御前侍奉了十来年,晓得康熙不会平白提这个。
他的心中,想起一人。
皇上看似限制科道越次擢升,但是未尝不是为科道官擢升正名。
六品主事四年开列,从五品员外郎三年,五品郎中两年,那正三品的总管内务府大臣转科道,两年擢升京堂更是名正言顺。
老爷子今年七十多,垂着眼看自己的白胡子,看了看右侧坐着的王顼龄,比自己还大几岁,明年就满八十。
他们这些人,已经老了……*李氏这边,是吃完寿宴,才听说侄儿外放的消息。
待侄子们走后,李氏就留了儿子说话,不过是不放心城里,想早些回府:“东府一府妇孺,老四出京,就剩下小五,还是应试的,委实叫人不放心。加上今年天冷得厉害,就算在庄子里,也不敢叫孩子们老在外头跑,生怕吹了风。孩子这么多,真要有一个、两个不舒坦的,也叫人糟心,还是早曰回京吧。”
按照计划,曹家诸人原打算在这边住到冬至,在回城预备新年的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