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光临百草堂文学网(www.bctxsw.com)。手机用户请访问 m.bctxsw.com
当前位置: 百草堂文学网 > 女频言情 > 初唐小闲人 > 第165章 马屁不穿

《初唐小闲人》

加入书架添加书签

第165章 马屁不穿(1 / 3)

李世民与孙思邈的到来,为莒国公府增色不少。
一个人间帝王,一个人中祥瑞,想来有帝王之气和祥瑞之气加持,莒国公府大富大贵不成问题。
尽管莒国公府已经富贵至极,但唐俭就是这么想的。
进了国公府,为李让诊治一事反而不急了。
要知道唐俭和刘威还有孙思邈这个人瑞赶了一天路,到现在还滴水未进。
三人进入唐府正厅,唐俭正欲开口。
便听的管家唐兴来报,宿国公,赵国公,琅琊公,宋国公等人联袂而来。
唐俭一愣,心中不由得有些疑惑,这么晚了,这些老家伙来干嘛。
转头看见跪坐于主座之上的李世民,心中顿时了然。
感情这是将他的国公府当成李世民的行宫了啊。
客人来了,当然没有往外赶的道理。
吩咐唐兴将一群大佬迎进府中。
唐俭大手一挥,宣布设宴。
一众大佬也没想到这个时候来唐府还能混上一顿饭,于是在与李世民见过礼之后,便欣然入座。
当然,也免不了朝孙思邈行一个晚辈礼。
毕竟一群大佬之中,年纪最大的唐俭在孙思邈面前都是棒小伙。
宴席甫一开始便进入了高潮。
没办法,有程咬金在,宴席想不进入高潮都不行。
在程咬金的带领下,一群将领很快拼起了酒。
灯火通明的莒国公府也逐渐沸腾起来。
整个宴席期间,众人都很默契的没有与李世民谈起李让。
主要是不确定李世民现在有没有消气了。
虽说李世民今日来莒国公府中,很大概率是为了看望李让,但帝王的心思向来是最难揣测的。
万一猜错,很有可能起到反效果。
不过,唐俭这样的人精,虽然不会轻易表明某些事情,通过一些题外话旁敲侧击却是不难。
菜过三巡,酒过五味。
在唐俭有意无意的引导下,话题就不可避免的转移到了李让留在狱中的两首诗上面。
然后,酒宴之中就出现了唐俭念诗,李世民击节相和的和谐场面。
如此盛景,就连性格出尘的孙思邈都看得津津有味。
而当他得知这两首无名诗正是他要救助的那个少年所作之时,更是忍不住抚掌叹妙。
直夸那位昏迷的少年侯爷是位大才。
李让在狱中留下的两首无名诗,传播速度远比他本人陷入昏迷的消息传递得更快。
短短几天时间,整个长安的百姓都已经知道了那句几曾着眼看侯王。
之所以说长安的百姓都知道了那句几曾着眼看侯王,则是因为另外一句宣泄愁绪的弃我去者,昨日之日不可留,早在年中之时就已经被宣扬得满世界都是。
只是那首诗自宫廷流出之后,一直没有人知道是何人所作。
有人说是陛下所作,也有人说是玄成公,还有人说是房相,也有人说是莒国公所作,说是出自赵国公之手的人也不少。
因为那首诗最早便出自这几人之口。
而这几人身份地位太高,也就导致没人敢去问这首诗到底是出自他们谁的笔下。
所以那首诗的作者是谁,一直还处于世人众说纷纭的阶段。
随着李让的这句几曾着眼看侯王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,也逐渐有人将那首诗的作者和李让联系起来。
但也只是联系起来,还没有人敢确定,因为两首诗跨度太大了。
一首愁,一首狂,怎么都不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,或许只是适逢其会也说不定。
当然,不论作者是谁,都不影响大唐人民日报评价这两首诗有盛世之气象。
唐俭念完了这两首诗,见李世民不仅不反感,反倒击节相和。
心里面便顿时有数了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目录 小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