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水稻丰收,粮食卖不出去,有积压之忧。
户部几位堂官,近曰商讨的就是直隶水稻的应对之策。
说起来,这稻田推广,还同曹颙有干系。
曹颙在直隶那几年,重视水利,除了河道清淤与修渠建坝外,还挖了不少水井,主要是缓解直隶十年九旱的农耕劣势。
没想到,水井的增多,引得水田增加,使得水稻种植推广开来。
不过,水稻推广的最大功臣却不是曹颙,而是十三爷。
因为是十三爷热衷推动此事,并且使人从江南选了经年稻农北上,教导直隶百姓种稻。
按照户部几位堂官和议,直隶稻米的最好解决方式,就是朝廷出银子采买,省的米贱伤农,使得百姓不再种植水稻。
只是京仓的稻米,都产自湖广两,经漕运运送到京。每年入仓的米,都有定数。
直隶稻米,留在地方官仓,没人放心;运送到京,又找不到名目。
这数量不少的稻米,到底以什么名义在何处安置,就悬而未决。
其实,曹颙心中有个好建议,那就是充着军粮。西北这几年看似平静,可按潮涌动,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再打一仗。
可是这些话,不能从曹颙这个与兵部不搭界的文官嘴里说出来。
否则,没人会觉得他“高瞻远瞩”,说不定还会觉得他有刺探军机之嫌。
十三爷看来也关注直隶稻米之事,听说户部堂议的结论是朝廷采买,赞同地点了点头。
再听到几位堂官不知该如何安置这批稻米时,十三爷不由皱眉。
并非是没有官仓收纳,而是收在哪里,大家都不放心。
地方粮仓,查一次挖出一堆硕鼠,可整顿没两年,又是一堆烂摊子;京仓这边,若是没有个名头镇着,这稻米也危险,胆大敢伸手的人多着。
说到底,还是贪官太多了,尤其是主管钱粮方面的官吏,实在是清廉者少。
十三阿哥寻思半响,也没做什么指示,只道会请皇上定夺。
曹颙心中,若有所思。
说来也怪,往曰小朝轮班,皇上多是在卯初(早上五点)到晨初(早上七点)之间召见臣子。
今天,大家在养心殿外候了一个多时辰,依旧不见太监出来召众人进殿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