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光临百草堂文学网(www.bctxsw.com)。手机用户请访问 m.bctxsw.com
当前位置: 百草堂文学网 > 女频言情 > 重生于康熙末年 > 第九百六十一章 利器(上)

《重生于康熙末年》

加入书架添加书签

第九百六十一章 利器(上)(2 / 5)


入的少,开销却半点不减。

每年秋冬,都是河工修缮河道之时,今年却因银钱不足的地方,只开工了几处。

怨不得雍正上台就抄家,不抄家没有银钱支持,朝廷大事举步维艰。

曹颙叹了口气,他这个户部侍郎,更多的时候,就是干文书的差事,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。

当时康熙曾与他做生财的约定,最后两人没有核算。不过,算起来,内务府招投标,内务府银行,而后卷烟与烟斗买卖,背后都有曹颙的影子。真是论起来,曹颙也不算辜负皇命。

“民生大计”,这间官署墙上挂着这四个大字。

曹颙盯着这四个字,有些悟了。自己太拘泥了,满脑子只想得是银两数,入了小道。他是官员,不是商人,最关心的不该是户部库银的多寡,而是百姓生计是否比过去渐好。

只要官场规矩如故,吏治如斯[***],这银库中的银子越多,养得蛀虫越多,并不能使得国家得益、百姓受惠。

想到这里,曹颙从案牍上挑出个江苏布政司衙门报上来的公文,是关于江南试验二季稻的。

二季稻早在江南试行数年,成果显著。将亩产二、三石稻米变成亩产四、五石,使得产量的翻了一番。只是比较挑地,挑水分。

南方双季稻,加上各地土地贫瘠地区推行番薯与苞谷,先解决了粮食问题再说。

想到这里,曹颙觉得身上有了力气。

他坐到书案后,就杂粮推广以及培养高产粮种之事,写了个折子。原本还想提一下地方粮食储备,但是这地方粮仓的[***],牵扯太多,不是曹颙能插手的。

对于地方粮仓[***],早在康熙初年,三藩之乱时就引发过朝议。

当时,国家初定,派下去为官的八旗权贵,为了他们自己与身后的主子,使劲地刮地皮,这粮仓是肥肉,更是要狠狠咬一口。

等到三藩乱起,需要调粮食时,才发现各地粮仓多是空设。

朝廷这边震怒,但是随之就是庆幸。因为三藩之乱席卷了南方诸省,因粮仓都空着,三藩兵马为了筹粮饷,不得不拿地方乡绅开刀,引得地方乡绅反弹,倒戈向朝廷,使得三藩成了失了民心,失了胜算,败于朝廷大军。

而后数十年,不管人口孳生几何,地方粮仓鲜有增设。对于地方诸多名目的粮仓,除了关键用途的几处,其他的朝廷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
曹颙在山东为道台时,还曾为地方粮仓空仓而震惊;到了户部,站到高了,才看清楚朝廷不整顿地方粮仓的用意。

写完条陈,曹颙又将需要回复的公文,仔细看过。

处理完这些,已经是中午时分。

初瑜没有同来热河,自不会有人给曹颙送午饭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目录 小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。